和以往“雙十一”前的狂轟濫炸相比,今年“雙十一”大促銷的風暴來得似乎并不猛烈,宣傳力度也相對沉寂很多。調研數據顯示,49.9%消費者比較不喜歡 “雙十一”的各種玩法。希望“雙十一”增加更多的創新游戲玩法和加大滿減力度的消費者較多,分別占比47.5%和44.7%。“雙十一”玩法太多,許多消費者表示摸不著頭腦,實惠和簡單才是消費者的核心訴求。
隨著抖音、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入局,多渠道、多平臺分流趨勢不可避免。近年來各品牌積極在全渠道提升份額,多平臺發展成為常態。以“本地門店+即時配送”為特征的即時零售異軍突起,讓線下實體商家也能參與到原屬于線上品牌商家的購物狂歡中,拓展了“雙十一”的內涵和外延。
“雙十一”培育中國網民的電商購物習慣
數據顯示,2009-2021年中國電商平臺“雙十一”成交總額呈逐年上升趨勢,由2009年的0.52億元增至2021年的9651.20億元。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,“雙十一”購物節發展迅速,成交總額逐年上升,為中國網民養成電商購物習慣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即時零售有望成中國電商平臺新概念
2022年“雙十一”,即時零售以高速的增長從大盤中突圍,成為零售商和品牌們的“必選項”。作為零售行業的重要渠道,持續為線下實體、品牌帶來新增量。
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,即時零售平臺覆蓋的商品品類不斷拓寬,消費者線上消費、即時性消費習慣日趨養成,成為今年“雙十一”的一大亮點。優化本地供給、整合本地商家資源、豐富商品供應則是未來各平臺需要迎接的挑戰。
調查:49.9%消費者不喜歡“雙十一”的各種玩法
調研數據顯示,49.9%消費者比較不喜歡 “雙十一”的各種玩法。希望“雙十一”增加更多的創新游戲玩法和加大滿減力度的消費者較多,分別占比47.5%和44.7%。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,“雙十一”玩法太多,許多消費者表示摸不著頭腦,實惠和簡單才是消費者的核心訴求。對于電商平臺而言,如何從價格、質量以及服務方面做出改進,以此增加用戶黏性成為新命題。
2022年中國“雙十一”購物節總結與新發現
市場消費趨于理性,即時零售風起
2022年“雙十一”熱度不比往年,所營造的優惠策略、購物氛圍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期,消費者對“雙十一”的新鮮感有所降低,會更趨于理性消費。即時零售平臺的加入,讓線下實體商家也能參與到原屬于線上品牌商家的購物狂歡中,拓展了“雙十一”的內涵和外延。
電商內容化趨勢加強,海外電商成新焦點
電商直播的興起加劇了流量爭奪和電商內容化的趨勢,在拉動消費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直播帶貨成電商平臺、內容平臺的新增長動力。隨著短視頻平臺入局,多渠道、多平臺分流趨勢不可避免。近年來各品牌積極在全渠道提升份額,多平臺發展成為常態。此外,“雙十一”的海外溢出效應持續釋放,“雙十一”購物節日益成為中國電商與海外消費者、中國消費者與海外商家互聯互通的橋梁。
文章內容僅供閱讀,不構成投資建議,請謹慎對待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